熊貓超市收攤,預料中事而已

昨天(5/2)傳出Food Panda外送超市將停止營運,其實並不令人驚訝。

早在七八年前就有業者想要進入生鮮外送市場。最早的Happy Fresh來台灣一年多就撤出(2016/8/31)。另一家誠實蜜蜂(Honest Bee) 2015 年落地成立分公司,他們的商業模式以「外送」為主,分成:美食(food)服務與生鮮雜貨(grocery),也曾在滿街上看到黃色的蜜蜂蹤影。最後也於2019/6/30決定撤出台灣。最近的一家則是熊媽媽買菜網,最早由華衛集團經營,幾年後不堪虧損賣給東森。結果也是接手後一年多就決定收攤(2022/12/8)。

之前曾撰文提過任何人來做生鮮外送都不容易成功,除非你剛好是超市。為何?

以熊媽媽為例,它部分採先進貨再外送,而生鮮都有保存期限,更重要的是保存成本。冷凍冷藏的儲存成本加上冷鏈外送,還要養外送車隊及司機。再大的資本恐怕都不夠賠。另一部分採用轉單出貨,由供應商直接配送給買家。那麼這部分的配送時效及商品品質,熊媽媽就不容易掌握。

那麼你想想為何全聯(或家樂福)很容易成功。因為這些生鮮或雜貨本來就在店裡賣,就算你不叫外送,它還是可以在店內被賣掉。而且全聯有超過1000間店,大部分的地點都可以在一小時內從全聯的冰櫃送到你家。唯一的問題只剩外送的司機和車輛了。全聯採雙軌並行,一方面與熊貓和Uber Eats合作由它們配送。另一方面也自己和全球快遞合作小時達的配送。以如此密集的線下超市據點搭配快速的配送,其實根本無需[冷鍊物流],因為從全聯冰櫃出來到你家的距離,商品根本還沒退冰,就像你自己去全聯買生鮮一樣。

回來看熊貓超市。就算不談生鮮,以一般常溫非食品的雜貨來說,去租一個倉儲能放多少SKU的商品? 而且這個倉儲還不對外營業,每個商品被分配到的倉儲及物流成本足夠滿足交易毛利嗎?

那麼台灣除了全聯和家樂福還有誰合適做生鮮雜貨外送? 大概就是便利商店莫屬了。不過便利商店的品項數也遠不及全聯和家樂福。此外還有一家也很合適,就是美廉社,就看經營者想不想踏入這個坑了!

foodpanda

關於 流星雨
羅經宗 (Louis Lo),從1996年開始從事業務工作,2000年起開始進入網際網路產業,當時參與全球B2B電子交易市集,在許多企業沒有官網、沒有email的年代開始擔任傳教士宣傳電子商務。 2003年起任職於網路行銷代理商10多年,也曾從零開始建立並經營社群交友平台、電子支付平台、與國際品牌鞋類電子商務平台。 曾是"決戰SEO"一書的共同作者,目前亦受邀擔任台北市政府公務人員訓練中心網路行銷講師。 20多年產業經驗產生許多有趣及值得分享的案例。希望將這些案例無保留地讓大家瀏覽,避免錯誤再度發生同時鼓勵大家做有用的網路行銷。

發表留言